欢迎访问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今天是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农历甲辰 龙年 三月廿八 北京: 晴 西北风3-4级转北风小于3级 -5℃~5℃

党员论坛---教育理念交流


发布时间:2009/4/13 12:01:00 访问次数:4808

我校4月7日召开了《教育理念---党员论坛交流》活动,党支书记张丽芳同志就教育理念进行了宣讲,副校长时俊卿教授就党员教育理念进行了点评,互动交流中,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必将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以下是大会交流的党员教师发言。

                                                                                 教育理念小议

        

                                                                                        李娟

《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是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理念”直解为“理性概念”。依托理念这个概念之上,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目前,我国倡导的教育理念有民主教育、主体教育、终身教育、综合教育等等。

诸多理念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科学表明,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指引着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思想家魏书生上语文课时要求学生写一件让你感动的事,学生说,生活和学习中没有什么值得感动的事。于是,他带领学生去扫墓,回来后,每个学生都热泪盈眶,倍受感动。再上语文课时,他让学生继续写,学生还是说不会,他仍然不愠不火,就又给学生读了篇关于扫墓的作文,让学生再写下来,学生却说,扫墓的墓字不会写,他不急不躁,很和蔼地说,不会写就画圈,扫墓写成扫圈就好了。学生听后,每个人都没有再说什么, 低下头认真地写。我看后,沉思了许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数学课上所遇到的一件事。某学生圆圆的脑袋转动灵活得像个波浪鼓,只是每次转动的时候总是忘了朝黑板所在的前方停留片刻,大大的眼睛总是在你准备批评他时眨巴出单纯无辜的神情,嘴巴的两大功能——“吃”、“说”,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唯一可惜的是,不高的身材让他的一举一动尽在我的眼底。一提起他,我就能如数家珍般倒出一箩筐的缺点。直到那天……数学课上,我正声情并茂地讲着课,这名学生回头与后面的同学说了句话。“你在说什么?你知不知道现在是在上课?上课不注意听讲,还说话,你这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现在你给我闭嘴,不许再说一句话!”我怒不可遏地发泄了一通。下课铃儿一响,他后面的同学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他回头跟我说,您当时问得那个问题的答案。尽管他的做法有些不妥, 但其听讲这一点是肯定的。那时的我真是有些惭愧!我翻然醒悟后立刻向全班同学说,这名学生上课并没有说与课堂无关的话,只是做事的方法上有些问题。我嘴上这么说,可心里想的是,对于这个平时只考二三十分的学生而言,能够上课听讲已然不错了,有什么理由再责备他呢?对于初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你不明是非的批评反而适得其反,会遭到他的厌恶,从此与数学彻底决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让我非常习惯一厢情愿地把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总希望自己教的学生都是优等生,而不是细细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并加以引导。“真正的水晶在放大镜下是可以看到杂质的。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的水晶纯到了玻璃一样,那它就是玻璃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让我用包容的心去爱孩子的一切吧!

由于学校生源的实际特点,一直以来,我对数学课上每个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不许交头接耳。针对上面事件的发生,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总希望学生一个个是钻石,自己只需要做一个剥去包在钻石外面膜的人,却忽略了学生本该有的天性,好奇,好问。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课堂上对学生多些可以有的包容,反而能较好地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形成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学习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的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不仅如此,还以两三个学生为一个单位,让他们自编数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题,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刚开始,部分学生无法改变随便说话的习惯,对小报的编辑也敷衍了事,对于这些,我没有严厉呵斥,大肆指责,而是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中肯委婉的指正,给予学生更多的是包容。慢慢地,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孩子们变乖了,听话了,成绩进步了,创造力也增强了。试想一下,如果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现在回想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经历的林林总总,我确定个人所追求的教育理念是用包容的心爱学生,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讲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学生也在变,教育理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我不怪你

                                                                                    李文颖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就我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我认为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很少是智力有缺陷,更多的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再究其根源可能是学习受挫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致使其自信心的缺乏,就无奈地接受了自己成绩差的事实。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心理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恢复学生的自信心,往往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我们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毫无疑问,对一个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民主化的学习生活是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基础,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负担的前提。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接手高二化学的教学不久,我就发现一个男生上课的状态不太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神时而迷离、时而彷徨。随后的一次考试验证了我的担心,他的成绩很差,基本就是年级的倒数。紧接着的家长会后我发现他的上课状态并没有改善,甚至有时候还会趴在桌子上不听讲了,我还看到他在网上的个人信息上写着:家长和老师没一个好东西!好可怕的情绪啊。“是不是有老师在家长会上告他状了?是不是家长因为成绩差责怪他了?”我认为应该是这些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样下去只会使他更加自卑地堕落下去,必须尽快纠正他的错误观念。于是,我叫他来到办公室,叫他坐到了我的面前。他低着头,搓着自己的衣袖,强烈的要给他信心的想法立刻冲击着我,“你成绩差,我不怪你。”脱口而出,他似乎一震,抬起了头看我,趁此我立刻盯住了他的眼睛,我确定他受过太多的批评责骂了,我尽量让我的眼神诚恳而柔和,说:“现在的新课程确实课时少、学习内容多,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帮你们理解、巩固知识,我很自责,我也在尽量的想办法来解决。我觉得你很聪明,只是人对于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你不要因为一时的不理解就放弃所有啊,你缺乏的是自信和坚持。”这番话后他的眼神终于不再游离,我体会到我把握住了他的心理得到他的信任了,趁机我和他来聊了很久。晚上我看到他在网上给我的留言:您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能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老师,我会按您说的做的。随后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渴求的眼神,感受到了他用心的思考。一次,数学老师跟我说在我上课时她经过教室门口的时候听到了这个男生用很宏亮自信的声音跟我呼应很是惊讶,而我却在心中暗暗高兴我的关注拯救了一个学生,相信他成绩的提高也为时不远了。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求知欲本来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学生的包括自信心、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

在我们学校里等待我们去激发自信、拯救心灵的孩子还很多,如何因人而宜的去做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至少是我的困惑,我很希望能够得到其他专家或老师的指导,学会更多的技巧,成为一名带领每一个学生好好学习的良师。


                                                                                   “被动”中的“主动”
                                                                                                于晓宏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育理念最初也许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的行为,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下意识的教育,会逐渐形成一种目标。
        当代十大教育理念中,把主体教育和兴趣教育列入显要位置,多年来,主体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中心。主体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
一次在网上无意中看到署名为“青豆炒鸡蛋”的网友写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文章提到:
“学习时快乐当然好,不快乐也要学习。
能够做到快乐的学习,能够对每门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每个学习者都欲达到的境界。但几乎没有一个学习者能够做到时刻快乐的、充满兴趣的学习。
  当你不想学习时,你对某门课程没有学习兴趣时,就可以不学习了么?不行!
  你要不断激励自己、不断产生“狠劲”、产生自信心!你可以使用“狠练”、“狠背”等方法强迫自己学习,随着每次最长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强度的加大,你学习心得积累的越来越多,就产生了满足感,就产生学习兴趣了。
  这就是快乐!
  因此,学习兴趣与学习无关。即使一开始没有学习兴趣的课程,通过“狠劲”-> 产生自信心-> 最长学习时间的延长、学习强度的加大-> 学习心得-> 产生满足感-> 产生学习兴趣。你照样能学习好。
  因此,“偏科”与学习兴趣无关!
  有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往往学得好,而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就学不好,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上面的过程。”
  
    是呀,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所谓“十年寒窗苦”,又有多少人从开始就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呢!但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求学者,都是可望取得优异成绩的。每当我们教师面对学习成绩极差,几乎成绩册上一篇红并屡教无效的学生气急败坏的训斥:“你到底还想不想学”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很“无辜”回答“想学”!
是的,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学生不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但最终沦为学习上的差生,恐怕最初和最终缺乏的都应该是“狠劲儿”吧。一旦心疼了自己,放松了自己,导致成绩不断下滑,产生挫败感,直至失去学习兴趣,其结果只能是厌学。
大多数人,都是缺乏毅力和狠劲儿的,“惰性”乃天性使然,要想激发出“狠劲儿”必须要有压力,要靠教师巧妙地施压。
在我教学的班级里,没有作业本,取而代之的是测验本和改错本。
我告诉学生,每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我先要默这课书中的字词(为了让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默写全对的同学不用写字词作业,有错字的,错那个,改那个,多错多改。学生们为了少写作业,每回的预习都比以往要认真许多。以前默写字词,完成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比较默然,而实施这项规定后,每次默完,所有学生都在第一时间翻开书,查对答案,看着学生有喜笑颜开的、有“捶胸顿足”的、有用书拍打自己脑袋的、有大声抱怨自己失误的……我暗暗窃喜,学生们已经不自觉的按照我设计好的“被动”的“主动”学习了。
在学生们习惯了先默写字词的方式后,我在思考题的预习上逐渐加大了难度。从在书上简单的划出重点句,逐步到书后的思考题,再到具体段落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语句的分析,并鼓励学生主动设疑,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大力表扬有见解的学生。使那些调皮的,表现力很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很多学生为了在课堂上得到老师一个赞许的微笑、同学羡慕的目光,买了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上网查询答案,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主动学习了。五班有一个学习中下等的学生,在假期从网上找到了这学期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并且全都背诵了下来,开学初就问我“什么时候默写课文呀”,看到学生在逐渐的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虽然他们的目的单纯的只是想少写作业,想到别人的赞扬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但我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的积累,他们一定能从中找到真正的乐趣,真正主动地去学习。
在这个方案实施一个多学期以来,确实有一些学生学会了预习,尝到了主动学习的甜头,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开始了懈怠,兴趣和积极性不像以前那么强烈,个别学生甚至恢复了以往的状态。这需要我不断的变换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留住他们的热情,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取得长期效应,我还在思考之中。借这个机会,恳请各位老师给我出出主意,我们共同想出个好办法来。
                        谢谢!
                                   09、4


 

 

 

 

                                                                             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教育之我见

                                                                                   乔白云     09.4.7

       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追求教育本质的回归。追求朴素的教育和追求朴素的生活本质是一致的,朴素意味着真实,真实意味着健康,健康意味着苦中有乐的和谐。今天我将一些收获和体验与大家分享。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便本人日后在该领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发展。

        做班主任兼年级组长10年来,我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原则,争取不放弃一个学生。在尾部生转化领域努力摸索,大胆尝试。我明白当一个学生积习已久,想帮他改正错误,真的很难。因为这不只是行为习惯的规范改善问题,更是思想进化提升的问题。正如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情况,此时他的“病”已经不在皮肤、肌肉甚至肠胃里,而是深入到了骨髓里。怎么办?这时就需要充足的爱心、耐心和策略的方法了。

        一、爱=了解+理解+深入了解+帮助。

      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情感教育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满足,较快地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要求。

我的一个学生,每天晚上混帮同学上网吧或玩游戏常常到深夜,第二天来到学校就睡觉,面黄肌瘦,像吸了毒一样。面对这样一个学生,大家心里会很为难地想“这样一个废人,如何让我爱得起来!”当再得知他的父亲瘫痪在床,话都说不利落,母亲靠打零工一月挣6、7百块钱,全家享受着城市低保时,可能您都深恶痛绝之了。但我们再想想,他还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这样的家庭能给他什么?我们自己的孩子平日享受的又是什么?他发展到今天这地步,罪魁祸首又是谁?此刻,你内心深处就可能产生一种心痛,近而想去了解他帮助他。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他的作文,有一段话深深触动了我。他这样写道:“父亲又病了,这次很重,脑动脉硬化加血栓医生要求赶快住院。瘫坐在轮椅上的父亲用无助的目光看着妈妈,嘴角不时流着口水。妈妈迟疑了,眼底闪动着泪光。有一刻妈妈的目光瞬间从我身上扫过,我低下了头。最后她咬咬牙,说:‘住院!’快开学了,我开始为学费发愁。已经有二十多天没见面的母亲回来了,摸着我的头说:‘儿子别怕,这是学费。’我捏着钱的手被灼痛了,一直痛到心底。”

读完此文,我感到他并不像他外在表现的那样无可救药。他内心深处还有我们可以开垦的沃土。此后我们给予他的更多的理解、更博大的包容、更无私的帮助都源于此次的感动。对一个学生的爱,其实可以细化为了解——理解——再了解——帮助四个环节。爱生是教师的一种美德,也是他乐业的内在动力。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捷尔任斯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当然师爱不同溺爱,更不是无原则的滥爱。应注意情理互融,刚柔相济。既让学生知道自身存在的缺点的严重性,又有改正错误的自信心;既看到老师的严格要求,又感受到鼓励和信任。

          二 、尊重、信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人的自尊和他尊是一种社会需求,往往超过了对物质的需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教师只有用诚挚、炽热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做好细致的“导行”工作,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可依赖。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的师道尊言,使教师经常认为自己的尊严丝毫不可侵犯。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也是人,而且不是完人,我们也有犯错的时候。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这样一句话“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就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美国有一个校长与学生打赌,说他们一个假期看不完64本书,结果校长愉快地认输了,为此他要在楼顶睡一晚。

一位笔名为“木棉”的老师说过:“教师,你越刻意神圣,就越远离目标,远离学生。你不必高呼‘照亮别人,毁灭自己’。你也不必是那只吃草却奉献牛奶的牛。你最应该的,是做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优点也有缺憾的人;一个活跃在课堂上的有灵魂有思想的人;一个不拿信服不了自己的道理去压制学生的人;一个先发现自己、唤醒自己、解放自己、舒展自己的真实的人。”我们必须放下高学生一层的架子,做好积极的“导行”工作。

有一年我刚接一新生,回原小学访谈得知他是名品学兼差的“小混子”。体格健壮、膀大腰圆、眼睛小而有光他,来者不善。我试着重塑他。刚开学我破格把他送入校国旗班。他表现出色,集会总能站得直,两操动作到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积习彻底消除需要时间。开课几月后,他的一些缺点渐渐暴露。他力气大,又爱冲动,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为此,我鼓励他报了跆拳道班。令人惊喜的是,半年后,校运会上他拿了铅球比赛第一名。区运会前,除了睡觉他每天一半时间在训练,他吃苦耐劳,多次受到体育老师表扬。区运动会上,他竟又获得了全区第一名。因而我们必须要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互助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相互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氛围。就连一名小学生,在《假若我来当校长》的征文中都说:“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永远不苟言笑的老师下岗!”

         三、一颗平常的心=察言观色+教育机智+客观规律。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面临的未曾意料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的一种能力。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间经常会有一些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教育机智。明知道学生装着一肚子解不开的闷气,你还会问他为什么不听你讲课,为什么态度不好?倒不如暂且冷处理;处理犯错的学生时,如果他已经不屑一顾或充耳不闻了,倒不如让他给你提一些建议或者让他坐下来,拉开持久战的序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当你发现他很在乎处理意见时,你倒可以严厉些,给他提一些附带条件。孩子多数都很单纯,他们都渴望进步,盼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老师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问候、一个眼神,都可变为师生关系的调和剂。每每这时,即使最调皮的学生都会露出让你始料未及的腼腆的一面。

        成功的慈父周弘说:“成年人被破坏了,我们受的教育是苦难教育。我们对苦难的想象力无限放大,任何事情都往坏处想,我们对美好的感受力没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物都往好处想。”难怪孩子经常会惹家长生气,家长经常怪孩子不懂事呢?重视客观规律,我们就会更心平气和一些了。一颗平常的心,往往能迸射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叶老先生曾做过的一个实验:用手捉住一只大公鸡硬逼着它吃米,它怎么也不吃,把手放开它倒吃起来了,不也是这个道理吗?尊重、理解孩子吧!爱心老人冰心翻译了阿拉伯哲学家纪伯伦的一句话,这样说:“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父母尚且应这样想,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平等意义上的朋友。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在教育中人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春风化雨  师爱无声
                                                                               赵淑凤
        新的学校教育极力反对“非人性”的课程,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关注学校教育的日常生活。关注人格、关注尊严,也注定新世纪的教育改革要走人性化教育发展的道路。显然,这种人性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课程,关注学生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把知识技能的传授跟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实施整体性、真实性的课程与教学。
        我认为我的教育理念是必须把教育学生的切入点放在“爱”字上。来解决学生中存在或发生的问题。
现代教育理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我认为这种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在于基础教育。教师是基础教育战线上的先锋,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青少年学生能否成才,教师肩负着艰巨而又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科学中创造性的劳动。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从事教师职业已有 22年,坦白讲,我们的学生常常不能让我们满意,让我们头痛,有时甚至让我们沮丧,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诸多不足,才显示出教师的作用与价值,正是因为他们的诸多缺点,他们才更需要有人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上投射爱的光辉。当我们用爱心改造甚至是创造了新的人,也便感受到为人师表的巨大幸福。
         一、抓住教育契机,爱心敲开心扉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但有时我觉得这更是母性的一种自然流露。我是一位母亲,我爱我的孩子,我也总是不由自主地用母亲的眼光去观察学生,爱护学生。8班的尹首如同学是高三年级赫赫有名的人物。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一直对我破口大骂。当时我就晕了,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告诉自己必须冷静,所以一直默不作声,他最后只好挂断电话。我很愤怒,也很委屈,但我知道一定事出有因。脑海中不断盘旋着,突然想起早晨因为我班张若凡迟到,批评了她。听说他们之间是男女朋友。对于尹首如这样的学生,我知道光靠批评教育、处分没有任何效果,家庭因素,成长经历已经造就了一个“特别”的他,积习难改,我想必须有触动内心深处的某种东西,才能走近他,教育他,引导他,十一月初的一天,课间有个同学闯进我的办公室 ,匆忙告诉我尹首如在操场上崴脚了,肿了一个特大的包,我当时来不及多想,拿着皮夹子冲到操场,一看动弹不得,知道伤的很厉害,就去北门打车,但等了半天,没办法,我只好到处找人,最后找到王云刚师傅帮忙送到积水潭医院,我一直在他身边安慰着。当时,尹首如没有向我说什么感谢的话,但是从他的眼神里,我已经能读到他心里的感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呵护孩子。”爱生的心,是唤起交流的激应器,是抚慰心灵的秒方。自然界千变万化,人也是千差万别,学生在校学习也有成绩好差之分,然而渴望被关爱的心却是一样的。在那之后,无论8班9班,只要是我的课,都会顺利进行。我知道那不是我的严厉所致,而是学生们都看到了我那颗真诚关爱学生的心,对于特别的学生,我给予了自己特别的关爱,用爱心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尹首如在之后也为骂我的事件再三到歉,逢年过节还会发来真挚的短信。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是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也不需要气壮山河的豪迈激情,它需要的只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这种友好的沟通在学生的心里形成的是一股强大的暖流,足以改变一个生命生活的质量。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那些畸形、残缺、背景复杂的家庭中的孩子以更多的爱,我相信金诚所至,金石为开,抓住教育契机,真诚地送上关爱,爱心一定可以敲开那些紧闭的心扉。
        二、掌握教育技巧,爱心融化坚冰
      当我刚接手高三.9班时,学生总会投来各种各样的目光。这种目光是在观察我是否真正热爱他们,是在考验我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是在试探我是否值得他们信赖和尊重。这种集中观察、考验和试探需要班主任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与技巧。我班学生周玄哲、孟洋等人,是年级的领军人物,能统领年级的大部分的问题学生,教育好他们就等于拯救一大批学生。由于他们俩的年龄比别的同学大,心计也颇多,哥们义气十足,无论班里发生什么坏事都会有他俩,但决不是一个人,例如,刚接班时,他们觉得班里的制度太严,如:早晨7:10到校问题,中午在校吃饭问题,上课不许随便说话问题,不能参加课间操还需要请假问题,上课睡觉问题等等。他们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令人无法理解的问题,并不认为这是常规的纪律问题。他们还觉得我管的太严,应该给他们宽松的环境,比如:如果太累了,就可以翘节课,如果上课偶尔说几句话,就不能算违反课堂纪律。他们提出了一大堆的自认为极其正确的理论,周玄哲一直叫嚣着说全班同学选出他和孟洋为代表,要与我进行一轮正式的谈判。我没有跟他俩讲太多的道理,我只是想要找出一个明智的方法教育他们,并设法让他们心服口服。最后他们下通牒说:给我半天考虑的时间,第二天正式让我给他们答复。我深知这件事的至关重大,所以在答复他们之前我必须用事实教育他们,用空话回答他们等于白说。
      接班之后,我一直观察周,孟二人,总是研究他们遇到各种事件的表情和内心活动,我在寻找着教育的切入点。我发现他们两个有个共同点,虽然成绩不好,但一直非常想维护自己在同学面前的老大尊严,包括在学习方面。第二天第一节课,正巧是我的课,一上课我就告诉他们我要进行一次考试,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那么下面我讲十个题,考题类似,但绝不是原题,不需要记笔记,只要听会就行,下节就考,我没再说上课不许说话等类似的话,疏不知,尽管他们比其它班同学闹的多,但他们有着更强的自尊心,更想在新的班主任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我不漏声色的讲这十道题,而赵相如等极个别学生仍大声讲话,扔粉笔头,使很多学生不能正常的听课,我仍然有声有色的讲着,就在讲到第七题时,赵相如又和张麒麟大声说笑,学生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大吼,“你们烦不烦呀,我都没法听了”,我停笔回头一看——周玄哲。我松了口气。我想只有通过他们的亲身体会,他们才知道纪律约束的重要性,后来我质问他们,如果你是那个并没有觉得打扰别人,而实际上已经打扰了别人的同学呢?这只是小考,还有会考和高考,你们该怎么办?所谓谈判就这样无疾而终了,但从此大部分同学都会较好地按照班级的制度去做,违反纪律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
我深知接这个班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更多的劳累,所以做任何事情我决不大意,我相信只要不断琢磨,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用更艺术的方式去表达我对他们的负责,对他们的爱,就一定可以融化我们之间的心灵坚冰。
       三、运用情感激励,爱心温暖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才能够等待;有了宽容,才能去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有教育。班主任的宽容,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做到。犯了错误因为教师偏爱,也就草草批评。难得是对那些常犯错误、多次批评不见成效的问题学生做到宽容、原谅和理解。例如:我班张一铜同学,刚接班时就知道他是一个难缠的家伙,大错小错接二连三,几乎每天都有他,他有个特点,就是善于狡辩,无理搅三分,如果他认为你对他严厉,他说你针对他,如果某一同学初次犯错,你原谅某同学,他说你不公平,他会大声喧哗,到处去说:甚至把他的父母叫来,说老师欺负他。说心里话,我真的有时讨厌他到了极限。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同时也使我多年的教育方法从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班里的卫生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周二我班的卫生都要扣一分或两分。所以我对卫生委员十分不满。因此我把卫生工作责任到人,这样的话解决起来更容易些,等到发下卫生检查的第一周,卫生工作得了满分,同学们大声嚷到,王鑫忘了,是张一铜自己主动做的大扫除,还把班里的地敦了三遍,就怕咱班扣分。他还甚至告诉同学说:“老赵身体不好,别让她生气”.听了这些话,我心里一热,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我为什么总是盯着他的缺点,象拿着一把放大镜,永远看到的是缺点呢。从那以后,无论什么时候我去教室,都时不时的看到,他帮助学生打水,擦黑板等,我一定会不失时机的表扬他,现在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纪律上他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成了他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宽容是一种爱的境界,是一种爱的智慧,从善良心灵中流淌出来的爱的源泉。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常常会犯错误,不知改正。作为教师要心怀爱心,用我们的宽容唤起他们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就可以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霖,让他们的心得到爱的温暖,从此变得纯洁可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我想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可以转化为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温暖心田:有时又如金色的阳光,融化彼此的心灵坚冰,对于优秀生,应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于后进生,爱心更应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
爱有很多种表达,我希望自己能怀着一颗爱心,与我的学生一起奋斗下去…



                                                                  我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刘晓红

      《辞海》对理念的解释是:理念是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译作理念。什么是教育理念呢?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目前倡导的教育理念有以人为本、终身学习、教育创新、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树立学生自主发展的活动观、转变局限于专业教育的观念,树立综合化的教育观念等等。我非常认同并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肯定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相信他们都有丰富的潜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最微妙的接触”。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唤醒学生的灵魂,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
       高一新生刚入学的一天下午,我进班查看值日,看到教室里有一个篮球,很诧异。因为在高一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明确规定篮球不能带入教学楼,需放在操场旁的篮球柜里,可是篮球柜还没有配备,值得欣慰的是开学以来班级同学一直严格遵守这项规定。我问了一句“谁带的篮球?”,商某应了一声,这时有老师来找我,等我办完事再回班里时,商某和篮球都不在了,我的心里不踏实,因为我刚接班不久,对商某还不能说是充分了解。我心想,这孩子带篮球进教学楼是对校规校纪漠视还是另有原因呢?明天会不会还带篮球进班呢?我必须找他谈一谈,我相信: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一定能够改正错误,遵守校规校纪。我回到办公室给他家里打电话,没有人接,估计他还没有到家,考虑到在不久前和他妈妈的沟通中,感到他和妈妈关系很好,我决定取得他妈妈的配合和帮助来解决这件事。我给他妈妈打了电话,首先夸赞商某篮球打得好,认同打篮球是一项不错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希望不久之后举行的篮球赛上商某能为班级出力,取得好成绩,家长听到孩子被老师称赞和肯定很高兴。之后我谈到学校的要求及制定这项要求的初衷,家长也很认可,最后,我对家长说:“今天时间仓促,我没来得及和商某谈带篮球进教学楼这件事,我知道商某和你感情很好,麻烦你提醒他暂时先不要带球来,等学校配备了篮球柜再带来”。他的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过后,他的妈妈又给我来了一个电话,说商某在我问起的时候就知道错了,而且主动说明天不带球了。第二天一早我在楼道碰到商某,他主动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我当时心想,如果我当时劈头盖脸训斥他会怎么样呢?如果我在他妈妈那儿告状又会怎么样呢?我想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对家长、学生的充分信任的处理方式只会让师生对立,让家长和老师对立,不融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我们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它是宽容,不是纵容;它是勇敢,不是懦弱;它是智慧,不是无奈;它是平等,不是卑贱。
在随后的篮球比赛中他和班里其他男生奋力拼搏,有着出色的表现。我曾笑着对他说,你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啊。他自豪地说:“我也这么认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发掘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影响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尝试建立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成效。授人以鱼仅一餐之饱,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高一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为学生介绍高中学习方法,建议并鼓励学生树立竞争合作的意识,共同探讨问题,互助进步。平时我也注意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但收效不大。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不是学生自私自利不肯帮助他人,而是表达能力有限,或是缺乏自信心而不敢张口。
       作为教师----学生的引导者,我这时不能只停留在说上,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反思高一上学期学生作业及测验中的错误都由我亲自讲评,做的好的学生这时的收获就小一些,我何不让他(她)们一展身手呢?
       接下来的高一下学期我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在批改作业和测验时,针对典型的错误,精选出完成好的学生,让他们课间先给我讲评,我从学生的角度再提出一些困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题意,做到解法以理服人。对于学生的表达,我帮他们修改措辞,注意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严谨性。然后,就是让这些“小老师”们信心百倍地走上讲台进行讲评,让他们给其他人以示范和启发。这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这一措施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和方法,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课间时常常能看到他们探讨问题的身影。最初参与讲评的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荣誉,现在我有意识地挑选普通学生讲评,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也感到 “我能行”,不断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仅仅通过知识的直接灌输,对发展学生心智的作用是有限的。正所谓的“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理解”。我们在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从学生主体出发,按需教学,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 是一种人文的关怀,是心灵与心灵、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所闪现的火花,是实践,是体验,是收获,是创造,是成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内涵和外延是非常丰富的,它涉及终身教育、教育创新、自主教育、综合教育等教育理念,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肤浅理解,有待继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

 

 

 


 


 

 




推荐】【字体: 】【打印】【关闭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学校总机:010-82211201 本站总访问量: 931326 人次 | 最高峰 5573 人在线 | 当前有 50 人在线
京ICP备15012106号-2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1号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 本站支持IPv6访问 | 技术支持:智慧创星 | 管理登录
网站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